新闻动态
全自动智能计量泵运输时需要做哪些防护措施?
发布时间:2025-09-17 02:56:44 浏览次数:13次

    全自动智能计量泵作为高精度流体计量设备,核心由精密泵头(柱塞/隔膜结构)、智能控制系统(PLC/触摸屏)、驱动电机、管路阀门、压力传感器组成,运输过程中易因振动冲击导致泵头密封失效、传感器精度偏移、电气元件松动,或因潮气粉尘侵入引发故障。防护需围绕“保护精密计量部件、隔绝振动冲击、防潮防尘、固定易损组件”核心目标,从运输前预处理、核心部件防护、包装固定、装卸与运输规范四个维度落实措施:
    一、运输前:设备预处理,消除“初始损伤隐患”
    运输前需彻底清理设备残留、锁定活动部件、检测核心功能,确保设备以“无负荷、无杂质”状态进入运输环节:
    彻底清理,去除腐蚀与堵塞源
    泵头与管路:若设备使用过,需排空泵头内残留的流体(尤其是腐蚀性液体、粘稠介质),用清水(或与介质兼容的清洗剂)冲洗泵头、进出口管路,再用压缩空气(压力≤0.4MPa)吹扫管路内部,确保无液体残留(避免运输中液体泄漏腐蚀密封件,或低温冻结胀裂管路);若介质为易固化物质(如某些树脂),需用专用溶剂清洗后烘干,防止固化堵塞单向阀、密封圈。
    智能控制柜与传感器:用干棉布擦拭触摸屏、操作面板,清理柜体缝隙内的粉尘;检查压力传感器、流量传感器探头,去除表面残留的介质或油污(可用酒精棉片轻轻擦拭),确保传感器检测面无污渍(避免影响后续计量精度)。
    锁定活动部件,避免运输中位移
    泵头部件:若为柱塞式计量泵,需将柱塞调节至“最小行程”并锁定(部分设备自带行程锁定旋钮),防止运输振动导致柱塞往复滑动,磨损密封填料;若为隔膜式泵,需检查隔膜是否处于“无压力”状态,避免长期受压导致隔膜老化变形。
    电机与驱动机构:关闭设备总电源,断开电机电源线(若可拆卸),并做好接线标识(避免复装时错接);手动转动电机联轴器(或泵头驱动轴),确认无卡滞,再用专用固定支架(或扎带)将联轴器与泵体固定(防止运输中联轴器自由转动,磨损轴承)。
    二、核心部件:针对性防护,保障计量与控制功能
    智能计量泵的“计量精度”和“智能控制”依赖泵头密封、传感器、电气系统,需单独强化防护:
    泵头与密封件:防磨损、防变形
    泵头外部防护:用软质泡沫(厚度≥3cm)包裹泵头主体,重点保护进出口接口(如螺纹接口、法兰端面),避免运输中碰撞导致接口变形(影响后续管路连接密封性);若接口为螺纹式,需在螺纹处缠绕生料带(或套上塑料保护帽),防止螺纹锈蚀或磕碰损坏。
    密封件养护:在泵头密封圈(如O型圈、隔膜)表面涂抹少量硅基润滑脂(与泵头材质兼容,避免使用矿物油润滑脂,防止腐蚀橡胶),形成保护膜,延缓运输中潮气导致的密封件老化;禁止在泵头内加入任何油脂(避免污染后续输送介质)。
    智能控制系统与传感器:防潮、防振动
    控制柜防护:关闭控制柜柜门,用防水胶带密封柜门缝隙(防止雨水、潮气侵入),柜内放置硅胶干燥剂(每10L空间放置100g,定期更换);若触摸屏为外露式,需贴一层防刮保护膜,再用泡沫板覆盖(避免运输振动导致屏幕碎裂);可拆卸的传感器(如压力传感器)需单独拆卸,装入防潮密封盒(内置干燥剂),盒外标注“精密部件,禁止重压”,与设备主体分开放置(避免碰撞损坏)。
    接线端子与线路板:检查控制柜内接线端子是否紧固(用螺丝刀按规定扭矩复紧),线路板上的插件(如PLC模块、电源模块)需用扎带固定(防止运输振动导致插件松动脱落);若设备带有锂电池(如备用电源),需取出单独存放(充电至50%~70%,置于防爆密封盒内,避免短路)。
    管路与阀门:防堵塞、防破裂
    进出口管路:若管路为塑料材质(如PP、PVC),需用硬纸板筒(或塑料套管)套在管路外部,防止运输中受压弯折破裂;若管路较长(超过1m),需用支架固定在设备主体上(支架与管路间垫橡胶垫,避免硬接触磨损),禁止管路悬空(防止振动导致管路接头松动)。
    单向阀与调节阀:手动操作阀门,确认启闭灵活,再在阀门手柄(或调节旋钮)上套上塑料保护套,并用扎带固定手柄(防止运输中手柄转动,导致阀门开度偏移,影响计量精度)。
    三、包装与固定:分层防护,隔绝振动冲击
    根据计量泵尺寸(小型≤50kg,中型50~200kg,大型>200kg)选择适配包装,通过“柔性缓冲+刚性固定”双重措施,减少运输振动影响:
    小型计量泵(≤50kg):定制包装箱防护
    内层缓冲:将设备放入定制纸箱(瓦楞纸厚度≥8mm),设备与纸箱内壁之间填充珍珠棉(厚度≥5cm)或气泡膜(气泡直径≥1cm),确保设备无晃动空间;泵头、控制柜等突出部件需额外用泡沫块固定(避免与箱壁直接碰撞)。
    外层加固:纸箱外部缠绕3~5层打包带(横向、纵向交叉缠绕,间距≤20cm),或装入木质托盘(托盘高度≥15cm,方便叉车装卸),托盘与纸箱之间用螺丝固定(防止运输中纸箱滑动);若运输途中可能遇雨,外层需覆盖防水塑料膜(膜口用胶带密封)。
    中大型计量泵(>50kg):木质框架+缓冲层防护
    底层缓冲:在运输载体(如平板拖车、集装箱)上铺垫橡胶减震垫(硬度50~60ShoreA,厚度≥5cm)或气垫减震器(根据设备重量选型),减少垂直振动传递。
    木质框架固定:用实木方(截面尺寸≥8cm×8cm,材质为松木或杉木,避免易开裂木材)搭建矩形框架,将设备置于框架内,设备与框架立柱之间用软质橡胶垫(厚度≥2cm)填充,再用螺栓(加装防松螺母)将设备底座固定在框架底部的预埋钢板上(确保设备无横向晃动);框架顶部覆盖防水帆布(或胶合板),防止上方重物坠落砸伤设备。
    四、装卸与运输:规范操作,避免人为损伤
    计量泵的装卸与运输环节需严格控制操作流程,防止吊装碰撞、振动超标:
    装卸操作规范
    吊装前准备:确认设备专用吊点(按设备手册标注,通常在底座或框架顶部),禁止随意选择吊点(如泵头、控制柜顶部),避免设备变形;选用尼龙吊装带(禁止使用钢丝绳,防止划伤设备表面),吊装带与设备接触处垫软质棉布(避免摩擦损伤漆面或塑料部件);吊装时由专人指挥,起吊速度≤0.5m/min,平移速度≤1m/min,禁止设备在空中旋转、晃动。
    落地与搬运:设备落地时需缓慢轻放(禁止快速砸落,避免冲击导致泵头密封失效),落地后用叉车搬运时,叉车货叉需垫橡胶垫(避免货叉划伤设备底座),货叉间距与设备底座宽度匹配(防止设备倾斜滑落)。
    运输过程控制
    运输载体选择:优先选择带减震装置的平板拖车(或集装箱),运输载体的承重能力≥设备总重量的1.2倍,台面需平整(误差≤5mm),若台面不平整,需铺垫钢板(厚度≥10mm)找平。
    固定与隔离:设备固定后,周围禁止堆放其他重物(尤其是坚硬、尖锐物品),若需同车运输配件(如传感器、管路),需将配件单独包装后固定在设备周围的空余区域,且与设备主体保持≥30cm距离(防止配件碰撞设备);运输途中避免急加速、急刹车、急转弯(减少惯性导致的设备位移),车速控制在60km/h以内(公路运输),避免颠簸路段(如无法避开,需减速至20km/h以下)。
    五、运输后:开箱检查与功能测试
    设备运抵目的地后,需立即进行检查,排除运输损伤,为后续安装调试做准备:
    开箱检查:拆除包装后,检查设备外观(泵头、控制柜、管路)是否有划痕、变形,传感器、阀门等部件是否齐全;重点检查泵头密封件是否完好(有无裂纹、老化),控制柜内干燥剂是否失效,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。
    部件复装:将单独运输的传感器(如压力传感器)按接线图重新安装,紧固接口(注意密封垫片是否完好);连接电机电源线,核对接线是否正确(避免错接导致电机烧毁)。
    功能测试:接通临时电源,启动设备空载运行(先测试控制柜显示是否正常,触摸屏操作是否灵敏),再测试泵头运行状态(观察柱塞/隔膜运动是否平稳,有无异响),最后用标准压力表检测出口压力(确认压力显示与实际压力误差≤±1%,符合计量精度要求)。

联系方式 CONTACT
诚招代理商:本公司所有产品面向全国诚招代理商,招商加盟及有订购需求的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。
13912481422马先生
13921516709赵先生
电子邮箱
sales@yuanshuflow.com
无锡市梁溪区南湖大道501号
扬名创智园201-1室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关注手机官网
Copyright © 2019 无锡远树智能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  备案号:苏ICP备19004024号   技术支持:无锡网站建设
网站地图  |  xml